引言:今天《ofo前员工临走前反映内部虚报和贪污 戴威回了邮件》这篇文章刷爆了朋友圈,讲了一位离职员工出走前曝光ofo狂飙突进扩张过程中的腐败问题,其内部简直触目惊心,也让大家看明白,ofo这几年到底把钱花到了哪里?饱了谁的私囊?
2016年下半年是共享单车领域的融资热潮,ofo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4轮融资。ofo烧钱,内部几乎是默认的姿态。
有一次开会,一个高管对着全国城市经理半开玩笑的说:
“ofo现在不差钱,钱都花不出去,要你有什么用?”
这位员工还提到,2017年大扩张期间,ofo花2000万元冠名卫星,1000万元请鹿晗代言。这都令基层员工觉得是在胡闹。ofo的失败,一部分原因也在于投资人太疯狂、公司扩张太快,管理没跟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后失控。
管理混乱体现在多方面,腐败只是混乱的直接表现。
ofo城市站扩张极快,2017年1月,ofo宣布以“一天一城”的速度在10天内密集进入11座城市,可预见的就是:团队建设和价值观引导跟不上。站点的经理可以随意申请报销(有的地方是2万块以内),上文提到的离职员工爆料说:“我是一个城市经理,我可以出差,只要是两万以下的费用,随便找两万发票就能报了,没人管我。”
宽松的报销制度也在各地滋生了严重的贪腐问题,公司内部很多人盯着这个漏洞赚钱。你说这该怪谁?
除去内部员工贪污和随意动用资金外,ofo的钱花到了哪里?
一个答案——仓库和运输。
<br/>
ofo总部之外,有很多城市站点,每个城市大量的运维支出、用户端补贴和市场营销成本,让每个城市的每月花销都成为一笔惊人的数字。
令我们这些外行人不可置信的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城市站点向总部索要新车只需要发个微信,不需要提供任何需求文档,也不需要向总部提交任何资料。
于是大家都不维修旧车了,只要源源不断地索要新车、投放新车即可。又因为很多城市根本不愿意修旧车,而是一直批新的车投放——旧车无处安置,就租仓库。仓库的租金一个月一个月地滚动,造成了巨大的成本。
一个公司越到基层越重要,但是ofo的运维根本谈不上精细化管理。为了完成“上面”的指标要求,不顾成本只求有更多的人使用月卡,基本都是在赔本赚吆喝;为了完成运维的要求,直接把车辆外包给云鸟、德邦等物流供应商,比起自己运送,外包的成本多出30%-50%。为什么?城市的运维有50多人,加上兼职的人,也顾不过来三万辆车。
<br/>
另据ofo前员工的说法,公司派系极多,站队甚至到了惨烈的程度。开始是滴滴和ofo的僵局,之后又是阿里的入局,三者的博弈导致了新的管理问题——内部斗争。
“这里和古代官场没什么区别。就是要明哲保身。”他说。“我们ofo的人,要么假装什么都不知道,要么被边缘化,要么被裁掉。”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抱团打高绩效——绩效直接关系到升职加薪。这让ofo的员工也心灰意冷。
在这场资本的游戏里,ofo就是一个被催熟的瓜,它从初生到兴盛顶峰又堕入寒冬,不过短短一两年。熟的快,掉落的也更快。去年,几十家单车还在跑马圈地,一时间硝烟四起。一年后,立刻相继死去,留下一地鸡毛。
不说别的,就ofo本身的腐败和管理问题,本上上策君也唱衰ofo!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