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边栏壁纸

中国极地研究所简介

火星
2022-01-21 / 0 评论 / 75 阅读 /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

1997年中国极地研究所与美国哥仑比亚大学和缅因大学签定了南大洋考察合作协议,并于“雪龙”船赴南极的航途中实施预演计划,所长董兆乾研究员赴美国进行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这一年是极地所与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开展的高空大气物理合作研究进行的第五年,根据合作协议于中国南极考察队第十四次队在中国南极中山站安装了最后两套极光观察仪器,使中山站具有了完整的高空物理观察手段,在南极处于国际领先地位。1997年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海洋局青年基金项目四项。其中一项

   
“极区电离层-磁层耦合与极光动力学研究”为当年启动的由极地所牵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此项目是利用南极中山站和极区多站、多手段观察数据开展研究,探索极光粒子加速过程和有关的极区效应,进一步理解与粒子沉降、等离子体对流和等离子体波有关的极区电离层、

   
磁层动力学行为,建立极区电离层-磁层能量耦合模型,为“空间天气”、极区通讯、导航的电磁环境提供预测依据和应用指导。项目负责人刘瑞源研究员是高空物理学专家,多年从事电离层研究,在与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合作的基础上,已经取得了大量观察资料,结合中山站的磁共轭点-北极斯伐巴得群岛观察研究,使研究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项目组主要成员杨惠根博士赴日本进行为期一年的资料分析研究,其阶段性成果已在国际专业刊物上发表。

<br/>

中国极地研究所于1989年10月成立,隶属于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主要任务是开展南、北极科学研究和考察,以及极地信息、档案的管理和服务。

全所70名职工中,科技人员58名(其中高级职称17名,中级职称19名),设所办公室、党委办公室、计划科技处、条件保证处、开发处、极地冰川研究室、极地综合研究室(含高空大气物理、极地低温生态两个研究方向)、极地信息中心等八个部门。该所以极地冰川学、极地海冰区生态学、极地高空大气物理学为重点研究方向。设在该所的国家极地档案馆负责全国的极地档案工作。属国家一级学术刊物的《极地研究》中、英文版均由该所编辑出版。另外还协助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做好每年度的南极科考计划实施和考察物资准备工作。所内设有200平方米的低温实验室可分别控温到±2℃、±5℃、-20℃、-40℃、-60℃,60平方米100级高洁净度分析实验室,以及配套的生物实验室和高空大气物理实验室。

该所国际合作活跃,已与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德国
等国家的相应科研机构签订了多方面的合作研究。在多次南极考察中,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样品,使科研成果很快接近
     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根据上海市科委的安排,极地所建立了向社会开放的“极地科普馆”,
     由当时任市委副书记的陈至立同志为馆名题词, 1997年共接待了约四千人次参观,成为上海市有特色的科普基
     地之一。

所内计算机局域网初步建成,极地文献资料查询系统已经投入正常运行,正在积极筹备进入互联网,与国际南极数据中心联网。

0

评论

本站关闭了所有页面的评论